当前位置: > 主页 > 犹太世界 > 正文

以色列来信

时间:2019-01-13 17:46 来源:未知 作者:admin 阅读:
以色列来信
尊敬的潘光教授,您好:
 
我来以色列已经一个月有余,先后去了海法、耶路撒冷、特拉维夫和约旦河西岸的安姆安拉、纳布卢斯与伯利恒。今天通过邮件向您报告一些心得体会,请您指点。
一、以色列用70年时间,在极其困难的环境下建成了如今的现代化国家,这一点确实值得敬佩。我在这里观察到,以色列国内的公路、铁路、电力等基础设施建设现代而完备。以电力为例,以色列电力供应充足,几乎没有停电状况,这与我六年前在大马士革工作的时候,阿拉伯国家频繁停电的状况很是不同。
二、巴勒斯坦各派的态度有较为明显的转变。阿巴斯领导下的法塔赫虽仍强调与以色列的斗争,但是态度却缓和太多,越发呈现“与其天天冲突,不如让老百姓日子过得好一点而越发妥协”的倾向。哈马斯也不希望与以色列交战,11月中巴以在加沙爆发大规模冲突,但双方很快就停火了。从以色列方面来说,内塔尼亚胡不希望加沙局势影响其专注与对付伊朗的外交战略,这虽遭到各方质疑,但是他基本控制了局面。
三、巴勒斯坦民众的困境依然很突出。我在走访中听巴人讲到,由于巴勒斯坦没有正式建国,巴人所持“巴国”护照国际社会不予承认,而以色列也不给他们发护照,还禁止巴人通过特拉维夫本古里安国际机场进出该地区。一部分人只能另持约旦护照,先从陆路到约旦,再从安曼机场去其他国家。加沙地带封锁依然严峻,以军从“两地一海”三面围堵加沙,埃及也对加沙巴人进出埃及实施更为严厉的控制。11月中,新华社加沙分社一位当地记者应邀去中国传媒大学学习交流,结果在加沙—埃及边境入境埃及时被刁难了3天才最终从埃及到了中国。
四、虽然以色列与中国在科技创新合作方面越发频繁,但是中国不能放弃此前对巴勒斯坦解放事业的支持。从国家战略与利益来看,放弃了该立场,等于是放弃了有利牵制以色列—阿拉伯国家的中间优势地位,这对中国的地区影响力与话语权不利。从道义来说,巴勒斯坦人虽然问题很多,甚至遭到阿拉伯国家的反感,但是普通民众对中国人友好热情友善。
五、我同多位犹太人交谈发现,以色列国内犹太人对二战期间上海接纳2.5万犹太难民的历史几乎不知,对中国的了解更是知之甚少,甚至对中国抱有偏见与歧视。因此您主编的《来华犹太难民研究》一书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,如果能出版英文版或希伯来文版,对讲清历史、指导现实有很重要的作用。
六、近期,随着王副主席历史性访问以色列,在以国内的确引起了很大的关注。我在与从事中国研究的以色列学者交流中发现,他们最近都在关注一个议题:以色列如何在中美之间采取安全稳妥的策略。对以色列来说,美国是其全球独一无二的盟友,保持与美国的亲密关系关乎以的国家核心利益。而与中国日益紧密的合作,对以色列未来发展也至关重要。在中美贸易摩擦的背景下,以色列如何在中美之间“游刃有余”,这是他们非常关注的。
另外,我与Yitzhak Shichor教授通过邮件取得了联系。Yitzhak先生年事已高,平时还要接受治疗,所以还不能确定与我见面的时间。未来两个月,我还要去特拉维夫国家安全研究中心、特拉维夫大学东亚系进行交流。同时明年2月8日至14日,本古里安大学锡安主义研究中心还将组织只面对中国留学生的“以色列历史与锡安主义”的研讨会。以上是近期学习心得,还请您多多指导批评。
祝您身体健康,一切顺利。
姜铁英
 
2018年12月2日 海法
 
姜铁英为新华社《瞭望周刊》编辑,来信由潘光提供

(责任编辑:admin)

360网站安全检测平台